English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2000-04-18 来源:光明日报 李楠明 我有话说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时代精神又是时代的文化本质的集中体现。因而,在哲学中总是贯穿和投射出特定文化模式对世界的理解。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农业文明的依附性文化和工业文明的主体性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并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内蕴的则是工业文明的主体性文化精神。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哲学,其基本内涵是从主体的创造活动出发来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它所体现的精神实质正是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精神。近代大机器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确立了人对自然的主体地位。而同机器工业相伴随的市场经济,解除了社会加诸于人身上的种种不平等的束缚,从而使人在对社会的关系上也形成了主体性的社会交往结构。马克思通过主体的创造活动去说明人的解放过程的实践哲学正是这种时代特征的集中反映。

实践哲学所蕴含的工业文明的主体精神无疑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必须从主体的视角来理解现代化,把握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发展趋向。

从经济来说,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经济,它意味着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以便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生产提高效率,资产保值增值。从主体的角度看,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关键问题即在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探索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从文化看,这种时代的主体性精神要求塑造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追求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氛围。弘扬时代的主体性精神在中国目前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显然,当人还在那种依赖意识的支配之下时,就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积极动力,也不可能有什么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

总之,现代化的进程已向我们展示了工业文明社会的图景,这就要求我们从工业文明的文化精神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发挥其指导现代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